作者: 季明 出處:鋰電池月報
實驗以鈷酸鋰為例進行:
作用一:減少氧缺陷的形成,相應的提高材料的結構穩定性。
當電池充至高壓時,LiCoO2結構中的大量Co3+將會變成Co4+, Co4+的形成將導致氧缺陷的形成,這將會減弱過度金屬與氧之間的束縛力,從而使Co4+溶入電解液中,在LiCoO2里參雜納米二氧化鈦(VK-T30D)之后,在充放電過程中LiCoO2與納米二氧化鈦接觸的界面結構將會發生重排,從而減少氧缺陷的形成,相應的提高材料的結構穩定性。
作用二:改善鋰電池循環新能
另一方面如果材料直接與電解液接觸,強氧化性的Co4+將會與電解液發生反應從而導致容量損失。參雜納米二氧化鈦(VK-T30D)后可避免LiCoO2與電解液直接接觸,減少容量損失,從而提高LiCoO2材料的電化學比容量,改善其循環性能。
作用三:減小電池在循環過程中的電阻。
摻雜納米二氧化鈦(VK-T30D)后,鋰電池在首次循環中的電阻均比未摻雜的LiCoO2要大;但是10次循環之后, 摻雜后的材料的膜阻抗和電荷傳遞阻抗都比未摻雜的LiCoO2要小很多。這說明納米二氧化鈦(VK-T30D)摻雜有效減少了LiCoO2 在充放電循環過程中的電化學阻抗, 有利于提高材料的電化學性能。
(實驗中數據表明10 次循環,參雜納米二氧化鈦(VK-T30D)的正極材料電荷傳遞阻抗從31.8Ω降到9.0Ω)
15867120050,qq: 1980779123 徐經理